工業貿易署宣布,「BUD專項基金」及「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」將推出優化措施,以更聚焦和可持續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援,相關措施包括調整資助上限、資助比例及理順兩項基金的其他安排。新措施將適用於今年3月14日起接獲的申請。
【財政預算案2025/創科/中小企/科學園/數碼港】新一份《財政預算案》今日(26日)公布,宣布多項創科及企業支援措施,涵蓋人工智能發展、生產線升級、初創生態圈培育及中小企融資等範疇。
就本地勞工短缺情況,政府推出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以舒緩業界人手短缺的情況。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今日(10日)在立法會大會上,關注政府會否檢討輸入勞工的工資不低於中位工資的規定。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政府沒有計劃改變此規定,強調保障本地人就業是大前提。
「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」現行整體輸入配額上限為7,000個。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今日(6月19日)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,詢問政府會否為多項輸入勞工計劃增加配額,孫玉菡表示大部分計劃目標時間內完成審批程序,會適時檢討相關計劃。
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於去年9月4日起接受申請,涵蓋26個通常不包括在「補充勞工計劃」下的職位類別,為期2年。
各行各業都輸入外勞,勞工及福利局在回答議員書面質詢時,交代多個行業的外勞情況。現時8,586名技術員級別或以下勞工,包括有1,019名外勞保安員、清潔工和房務員;在26個暫准輸入工種,則有3,910名外勞已抵港,其中最多的是侍應生,有1,278人,其次是售貨員有961人。髪型師有187名外勞申請,但暫時獲批宗數是0。
孫玉菡指補充勞工計劃近半申請來自飲食業 暫不考慮設專屬行業計劃加快審批
財政預算案 協助中小企
輸入外勞計劃正「開花結果」 內地漸成本港勞務供應地
新宣傳標誌推廣政府資助項目
「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」(「BUD專項基金」)
要面對因疫情帶來新常態的改變,以至最新的強積金取消對沖等的影響,都成為不少中小企的挑戰
財政預算案2023
港府於2016年推出「科技券」,支援本地企業及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,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。
廣州去年9月推出「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」,採取「以港人帶港人」模式,由有內地豐富職場和生活經驗的港人指導初來乍到的港澳青年。